尊龙凯时,尊龙凯时官方网站,尊龙凯时APP下载前两年,辜朝明著的《大衰退——宏观经济学的圣杯》大热,讲的是日本房价大跌对经济的影响。
这本书第一版还是2009年写的,都过去16年了还能火起来,原因就是中国这轮房价下跌,大家都很迷茫,想从日本身上找到一些答案。
最近,又有一本《负动产时代》火了,是日本《朝日新闻》采访组于2021年出版的,叙事的背景是日本2017年左右的房地产。
我一直有个疑问,天津这一轮的房价降幅已经超过50%(2017-2025)。个别板块像京津新城,降幅近80%,二手房单价2000多的比比皆是。
说实话这个价格连买“砖头”都不够,建筑成本一平米怎么也得3000元左右,土地价值已经完全归零了。
那土地又怎么可能没价值呢?再偏远的农村,土地也是有价的啊,就算种地一亩还能产1000斤粮食。
1/在神奈川县座间市有一栋三层公寓(在日本非一户建都叫公寓),30年房龄,30年前正好处于房价泡沫时期,每套房子的最初售价是1900万日元左右。
现在,据附近的不动产中介公司人员介绍,能卖到150万日元就谢天谢地了。这样算下来,房价的降幅是92%。
为了方便大家衡量价值,我查了一下汇率,2017年1人民币换17日元,150万除以17,那这套房子合8.8万人民币。
2/一位住在大分县的老人在临近泡沫经济结束的1991年初,在静冈县伊豆半岛的丘陵地带买了一块约300平米的别墅用地,价格是1300万日元。
当时他是住在首都圈的工薪族,想着退休之后盖上一栋房子安度晚年,在那个年代,一到假期就去郊区别墅小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2017年3月,老人卖掉了这块地,售价是10万日元,是当初买入价的1/130。
我们来计算一下降幅,99.2%!!这还不够震惊,这宗交易还要支付不动产中介21万日元手续费,最后的结果是-11万日元。
卖掉土地之后老人大松了一口气:“土地卖不出去的话,孩子们还得继续交管理费和固定资产税,那我就太对不起他们了。当时信奉土地神话,以为只要持有土地就能升值,现在我已经再三反省了。”
这就要说到日本的土地和房产持有成本很高,其中最重要的三项:管理费、维修基金和固定资产税。
管理费相当于咱们的物业费;维修基金每年都要交,在日本,房子每过15年都要进行大修,所以延年性很高,旧而不破;固定资产税就是房产税了。
在很多地方,这些不断缴纳的费用都能超过房价,房子已经实实在在沦为了“负动产”。
在川端康成小说《雪国》所描写的故事发生地——汤泽町,是日本数一数二的滑雪胜地,在房价泡沫时期成为度假开发的典型。
现在每个月都会举行拍卖,无论多大的面积、建于哪一年的房子,法院定的底价都是1万日元(合人民币588元),纯粹就是一个象征价。
这些房产的欠费金额少的有54万日元,多的高达3293万日元。房子本身的评估额则介于5.5万到220万日元之间,都少于欠费,价值均为负。
2016年3月有一套最高层的复式户型被拍出,高峰时期号称“亿元别墅”,最后的拍卖价格是33万日元,降幅99.99997%(这个数值超过24K黄金的纯度)。
而且大量的拍卖房产根本不可能卖出去,甚至都不值拍卖一次需要的100万日元律师费。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不动产在过去是只要买来就一定能增值的资产,而如今却成了税费和物业费不堪重负的负担。
所以,很多人宁愿再掏一笔钱来处理这些“负动产”也不愿再持有了,所有又衍生了一个怪现象——负价格卖房!
2016年,新澙县长岗市的一位男士在汤泽町有一套度假公寓(约20平米),每年都要缴纳15万日元的物业费和维修基金,还有约3万日元的固定资产税,他担心这份看不到尽头的负担,决定马上卖掉。
对方开出的价格是-120万元,理由是公寓在未来3年的物业费和相关手续费等共需115万日元,而且即便这样也无法保证3年之内能卖出去。
因为持有成本高、新增人口减少和老龄化的原因,在日本有大量的土地和房产,在业主去世以后,子孙都不愿继承,变成“所有人不明土地”和空置房。
日本在2016年估算这种土地的总面积已达到410万公顷,比整个九州岛还大,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720万公顷。
根据日本不动产经济研究所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东京23区的新建公寓平均售价达到了1亿3064万日元,同比涨了20.4%,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突破1亿日元大关,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1、城市化之后的二次城市化,人口会从小城市向大城市聚集,未来只有大城市的房产才有资产属性。
虽然咱们的物业费和维修基金不算高,但房产税是大势所趋,未来也有可能变成“负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