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尊龙凯时官方网站,尊龙凯时APP下载9月份以来,山东省连续遭遇多轮大范围降雨过程,降雨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落区重叠度高,对秋粮采收、晾晒等造成不利影响。在全年粮食生产中,山东省秋粮占比超过六成,当前,开展农机抢收、潮粮烘干、农田排涝等农业生产防灾救灾工作刻不容缓,成为当务之急。
山东省联社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印发《关于切实做好金融支持秋粮抢收工作的通知》,指导全省农商银行早部署、快行动,发挥服务“三农”资源优势和渠道优势,推动重心下沉、力量下沉、服务下沉,开通绿色通道,加大贷款投放,全力以赴做好金融服务保障工作,确保打好“三秋”农业生产这场硬仗。
在泰安市东平县接山镇,承包了300亩土地的种粮大户张进面临困境。连续降雨导致田地泥泞不堪,传统的轮式收割机一旦下地便会深陷,无法作业。“唯一的解决方案是使用履带式或大马力四驱玉米收割机,”张进表示,“但这类特种设备价格昂贵,购置成本在30万元以上,我手头的资金完全无法购买。”
东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在开展“四张清单”营销对接时,获知了张进面临的难题。当日下午,便冒雨来到张进家里,通过移动终端,现场收集了申贷资料并发起申贷流程,并把这笔贷款标记为“抗灾抢收特急”。该行后台迅速响应,开通审批绿色通道,第二天上午30万元资金便顺利划拨至张进账户。张进立即用这笔资金购得一台雷沃四驱玉米收割机,成功解决了收割机下地难题,赶在下一轮降雨前完成了300亩玉米的抢收工作,保住了今年的劳动成果。
截至目前,东平农商银行组织90余名客户经理深入一线,全面摸排农机购置、烘干设备运营、农资采购、粮食收储等各环节资金缺口,建立需求清单135户,新发放贷款426万元。
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临沂市沂南县。在沂南县蒲汪镇蒲汪村,永成农机化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托管田地里,履带式籽粒收获机正轰鸣着在泥泞中抢收玉米。合作社负责人杨守霞站在田埂上,虽然裤脚沾满泥点,但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现在这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是链轨式设计,在地里不打滑,不论在水和泥里都能出来,可以直接下地脱粒收玉米”。
谈到今年的秋收工作,杨守霞感慨地说到,“近期连续的阴雨天,给‘三秋’生产带来严峻挑战,土壤偏湿导致传统农机下田困难,沂南农商银行及时与我们对接,深入了解资金需求情况,及时提供75万元的贷款授信,对我们开展雨季抢收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沂南农商银行建立雨季保收响应机制,对涉及秋收秋种的经营主体实行优先调查、优先审批、优先发放,确保农机设备按时配备到位,全力支持秋粮抢收归仓,守护好农户的血汗钱。
农时不等人,秋雨催人忙。山东省联社指导全省农商银行组建1768支金融服务团队,依托前期制定的124个粮食行业客群金融服务方案,“清单式”实地走访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粮食收购企业1.22万户,精准获取秋粮收获、烘干、收购、仓储、运输等资金需求。截至10月12日,粮食行业客群贷款余额173.11亿元,较9月末增加7.2亿元;10月1日至12日,累计发放相关贷款18.42亿元,同比增长15.69%。
在东营市广饶县东营祺顺粮食物流有限公司院内,运粮车辆络绎不绝,两座烘干塔24小时轰鸣作业,日烘干能力达600余吨。尽管今年秋季雨水偏多,该企业依托16000平方米大型晾晒场和烘干塔,以及1个5万立方米的钢结构粮仓、4个9000立方米的平房仓,做到“随到随收、及时烘干”,为周边农户解了“燃眉之急”。
不过在回忆企业建设之初,企业负责人真诚地说:“多亏广饶农商银行的1000万元贷款,解决了我们购置新设备、租赁场地、支付运营费用等资金缺口,让我们能更好地为农户提供服务。”
广饶农商银行不仅积极参与粮食烘干服务点金融支持工作,更是通过“红马甲”金融服务队精准对接“三秋”生产金融需求,及时将信贷资金送至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收储企业等客户手中,帮助其解决玉米收储、冬小麦种植时期的资金缺口。截至目前,广饶农商银行已累计投放相关贷款2.5亿元。
近日,在临清农商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下,一台日处理300吨的循环式谷物烘干塔在临清市尚店镇鑫盛种植专业合作社落地安装。“以前人工晾晒受天气影响大,而烘干塔可以24小时不间断作业,5—6小时就能将玉米含水率从30%降至14%的安全标准,霉变率从晾晒前的5%—8%降到0.5%以下。”合作社负责人张继磊指着运转的烘干塔高兴地介绍道。
而前几天,张继磊还在为玉米烘干而发愁。自9月下旬以来,持续的阴雨天气让玉米收获后的晾晒成为难题。“传统晾晒需要占用大量场地,遇上这种连雨天,玉米含水率高达30%以上,发芽霉变风险较大。”张继磊介绍说,“要是能有台烘干设备就好了,但打听下来,日处理300吨能力的烘干塔加上配套设施,至少需要300万元,这对我们合作社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
临清农商银行“清宝青年服务队”在下乡走访时得知了张继磊的困境。该行采取“线上申请+线下尽调”双线并行模式,客户经理深入合作社田间地头,现场评估玉米存储条件及烘干塔投资回报前景;后台部门则同步启动贷款审批流程,简化资料收集环节。从提交申请到贷款到账,仅用了48小时,张继磊对农商银行的快捷服务直竖大拇指。
“农商银行这100万贷款,让我们在这个阴雨连绵的时节有了‘超常’的收购能力,再等一天,这些粮食就只能当饲料卖。周边的村民只要送来玉米,我们就能收下。现在,我们的烘干设备24小时满负荷运转,一天能烘干350吨玉米。”淄博市桓台县马桥镇东圈村的收粮大户孙希东指着张贴的“省级粮食烘干服务点”标识介绍。
受持续降雨影响,马桥镇周边10余个村的湿玉米集中涌来,孙希东粮食收购站的自有资金存在缺口。桓台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实地走访时了解到相关情况,在做好现场调查、资料采集等工作的同时,及时与行总部沟通汇报,启动绿色通道,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100万元贷款办理流程,助力孙希东及时完成湿粮收购、烘干等。
今年秋收关键期遭遇连绵阴雨,导致粮食烘干成本飙升,同时农户急需现金结算,原定的流动资金根本周转不开。齐河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来到了农户的粮食收购站,为农户制定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仅用1天时间,就向其追加发放了100万元“粮食收储贷”,帮助其备足秋粮收购资金。截至目前,该行累计为全县137名粮食经销商,发放“粮食收储贷”1.16亿元。
齐河县胡官镇收粮大户王磊开心地说,“今年收的粮食湿度大,我自己烘干要花钱,农户那边收割、烘干也等着现金结账,处处都要用钱,手头的流动资金根本转不开,多亏咱农商行的支持,资金一到位,我又能踏踏实实收粮食了!”
苍洱含晖,风花入梦;金融赋能,产业兴邦。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在省联社的坚强领导下,大理农信深耕本土、润泽三农,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苍洱沃土,润泽百业万象,助力文旅融合绽放新生、特色产业结出硕果、小微企业焕发活力。大理农信以金融作梭,产业为线,正在一针一线间,织就白州大地绚丽多彩的发展云锦,为大理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的农信动能。
依托大理丰富的高原特色资源,大理农信紧扣水果、核桃、茶叶等特色产业,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机制,持续夯实“1+10+3”重点产业发展根基。宾川农商行紧扣“中国葡萄之乡”定位,创新推出“果e贷”“宾果贷”等特色产品,以水果种植经营权质押破解农户“担保难”问题,支持果农引种阳光玫瑰等新品种、升级滴灌等设施。“农商行的‘果e贷’让合作社的果园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彻底解决了扩大种植的资金难题。”宾川县宏源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铁余斌说。近三年来,宾川农商行累计向水果产业投放信贷资金156亿元,惠及种植户、合作社41000余户,推动宾川葡萄年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打响“宾川葡萄”全国知名品牌。永平农商行推出“坚果核心贷”、“小微贴心贷”等专项产品,创新“整链授信”模式,全面覆盖种植、加工、收购环节。截至目前,累计发放支持核桃产业贷款超6.5亿元,惠及农户与合作社5667户,支持全县核桃种植面积稳定在158万亩,推动产业年综合产值近30亿元,让“小核桃”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大产业”。南涧县无量山深处,云雾缭绕的茶园间,云南南涧茶厂负责人周红海手持新采的茶叶感慨道:“从最初的30万元启动资金,到如今200万元的扩大再生产贷款,农商行一路相伴,现在我们的茶叶不仅销往全国,还出口到东南亚,真正让无量山茶叶香飘万里。”作为扎根在“中国茶叶百强县”的本土银行,南涧农商行深入茶山走访、驻点茶企服务,以优惠利率、简化流程推广“茶叶贷”。近三年来,南涧农商行支持茶叶产业贷款累计发放超过2.7亿元,持续助力打造“高山生态茶”品牌。
大理农信以“文旅银线”穿针引线,让非遗文化焕新彩、生态美景变“钱景”,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大理篇章添色增彩。剑川县狮河村的木雕工坊里,木槌敲击声叮咚作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带领工匠雕琢新作。
为守护这份“指尖技艺”,剑川农商行创新推出“乡村振兴白乡惠匠贷”,用于支持当地木雕产业,累计发放贷款1.88亿元,支持651余家木雕企业及工坊升级设备、拓宽电商渠道,推动剑川木雕从“手工作坊”迈向“文化产业”,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让千年木雕技艺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金钥匙”。洱源农商行立足“温泉之乡”资源,创新推出“惠旅康养贷”专项产品,重点支持温泉酒店环保改造、康养项目建设,截至2025年8月,已累计投放信贷资金超7,000万元,助力茈碧湖、地热国等温泉景区升级服务,打造“生态康养+温泉度假”特色品牌,带动周边5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巍山古城的小吃街上,热气腾腾的饵丝、香气扑鼻的一根面吸引着食客。借势巍山小吃节品牌效应,巍山农商行以“小吃易贷”、“商易贷”开辟绿色服务通道,提供“上门建档、现场授信”服务,为小吃店主、食材供应商解决周转资金难题。截至2025年8月,已为县域小吃产业链经营主体累计授信超3,000万元,让千年南诏古城的“烟火气”更浓,让特色小吃成为带动古城文旅发展的“活名片”。
大理农信以“普惠玉针”精准发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金融温暖覆盖城乡角落,筑牢乡村振兴金融根基。大理市农商行针对民宿、文创等文旅经营主体“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创新推出“苍洱农信文旅贷”,按“信贷工厂”模式精简审批流程,贷款期限最长可达10年,年化利率优惠明显。“有了这笔300万元贷款,我们把民宿从8间房扩到20间,旺季入住率始终保持90%以上,对经营更有信心了!”大理古城传世酒店负责人赵子丽说道。截至2025年8月,大理市农商行涉文旅产业存量贷款余额已超18亿元,推动大理日渐成为旅居目的地和诗意栖息地,让无数游客来到大理从“到此一游”到“心安此处”。为践行“两山”理念,今年以来,大理农信联合水务部门创新推出“取水贷”,以取水权质押打破传统抵押限制,将“生态凭证”转化为“融资存折”。已实现大理州12个县市“取水贷”全覆盖,累计发放贷款近3,500万元,占全州金融机构同类业务投放量的50%以上。同时,大理农信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覆盖高原湖泊保护、生态治理、绿色农业等领域,绿色贷款余额稳步增长,以实际行动守护大理的蓝天碧水净土。
全州农信构建“全域授信+精准滴灌”服务新模式,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2.0”,走村入户为农户和小微企业建档授信,以“零距离”服务搭建“连心桥”。截至2025年8月末,全州农信累计评定信用镇82个、信用村818个,授信覆盖40.5万户,总授信额度590.4亿元。此外,通过“支农支小再贷款”、“无还本续贷”等多项举措,扎实推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保持高速增长,利率水平稳中有降,切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金融活水的澎湃动能,最终凝结为亮眼的发展答卷。截至2025年8月末,大理农信各项贷款余额达713.52亿元,其中涉农贷款484.75亿元,占比67.94%;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0.65亿元,占比36.53%;通过“融信服平台”累计授信66.66亿元,占全州金融机构授信总额40%以上;年内累计发放“1+10+3”重点产业贷款12.87万户,累计发放金额190亿元……这一串串跃动的数字,背后是千万奋斗者的梦想接力,是大理农信人不忘初心的时代见证,更是金融活水润泽苍洱大地的生动注脚。
风劲帆满海天阔,奋楫潮头逐浪高。大理农信将始终锚定省联社党委部署要求,坚守“支农支小支微”初心使命,以更优金融产品、更实服务举措、更暖为民情怀,深耕“金融五篇大文章”,赋能“1+10+3”重点产业,为大理州产业蓬勃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农信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